央企國企作為一個市場化的企業,在公司治理和企業經營管理方面,是等著上級的指示和要求去做事,還是根據市場客戶需求和企業發展實際按照自己的邏輯去做事?
葛洲壩集團的公司治理創新實踐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案例。
學員合影留念作為央企國企的領導人,只是做一個上級領導講話的傳聲筒,靠滿足于聽話不惹事不出事獲取升遷機會,還是靠在一線實干、獨立思考,成為一名有自己的經營理念、管理邏輯和公司治理思想的真正的企業家?
葛洲壩集團的董事長聶凱(在企業里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凱總)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
2013年10月陪同清華大學教育培訓處處長去拜訪葛洲壩集團凱總,在會談中談到了葛洲壩集團準備推行的專職董監事制度以及缺乏相關人才的現狀,我們也談到了清華大學有服務國資委董監事的培訓經驗。
很自然地,為葛洲壩集團培養和選拔專職董監事人才的重任就落到了專門從事能源電力行業企業內訓和管理咨詢的清華科技園教育培訓中心及北京厚德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業內簡稱“清華厚德”)身上。
學員課堂互動
在國資委的推動下,每個央企國企都設有董事會和監事會,里面有來自上級的和企業內部的董事監事,也有來自社會上的獨立董事。形式上應付檢查沒問題,但實際效果很難說。
說起董監事培訓,很多企業也都做過,也說可以組織做,但是根據葛洲壩集團的經驗,如果沒有體制機制和組織結構的創新設計,僅僅培訓是沒有什么大用的。但是有了體制機制和組織結構方面的創新,沒有相應的人才培養和選拔又是萬萬不能的。
于是,從2014年開始,我們就以每年兩期或一期的頻率舉辦為期兩個半月的高端培訓,從此踏上了與葛洲壩集團共同探索央企公司治理創新實踐的征程。
昨天剛剛結束的是第六期,總共培養了200余名中高級管理者,其中近三分之一走上了專職董監事崗位。
所謂體制機制和組織結構的創新設計,是指葛洲壩集團沒有因循守舊,沒有坐等其成,而是創新性地提出了在總部設立專職董監事部,內設五個專職監事會和一些專職董事崗位,每個專職監事會配置4-5人,并負責3-4個二級單位的監事工作。專職監事和專職董事參與二級企業的董事會議,承擔起監督、排查和評價的工作,確保戰略落地、文化生根、風險防范、效能提升、協同到位。并出臺了一系列集團層面的相關制度。
事實勝于雄辯,2012年,葛洲壩集團營收535億元,營業利潤不過21億元。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填窟窿就填了幾十億元。伴隨著集團新戰略的實施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2017年營業收入1068億元,營業利潤達72.87億元,經營效果大為改善。2012年底,集團內面臨的訴訟達1400起,現在只有180起,風險管理水平大為提升。
每期培訓班臨近結束的時候,都設有一個教學環節,叫做董事長授課。說是授課,實際上是學員談對公司治理和管理某一方面的思考并提問,董事長點評及回答。我對于凱總的逐漸了解和認識的逐步加深,就是在參加這個環節的教學活動時實現的。
我認識不少央企國企的領導人,像凱總這樣有膽量和能力面向中高層管理人員,隨機回答跨度很大的多方面問題,而且能夠讓大家愛聽和接受,實在是少見。我認為,關鍵是凱總對公司治理和企業管理有著自己獨特而深入的思考。這種獨立思考的基本原則就是實事求是、就是不說大話、假話和空話,說真話、實話、心里話。
7月11日,為期兩個半月的葛洲壩專職董監事第六期培訓班進入最后一周,除了安排集團相關部門主任授課之外,還安排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教學環節——董事長授課。
座談會
我也應邀前來參加,首先由我簡要匯報了前一階段培訓班的成果和進展情況:在清華學習階段共計39門課程,宜昌階段6門課程。由于已經到了第六期,所以,在繼承以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變化了的國內外形勢以及集團公司的戰略調整,更加注重課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也花了更大的力氣整合更多優秀資源參與教學。
邀請了清華大學錢易院士、國資委研究中心原主任楚序平、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副院長張祖英研究員、國企改革研究專家李錦研究員等專家學者參加教學活動,還安排了參觀啟迪控股以及與啟迪控股董事長王濟武的座談。
參觀啟迪數字展廳
培訓班班長秦明代表全體33名學員發言:此次培訓班有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緊扣企業戰略實際,二是緊密聯系企業治理實踐和管理實際,三是培訓形式豐富多彩,四是將使團隊水平提高,大將云集。
凱總在點評班長發言時,介紹了近期國資委領導郝鵬、肖亞慶以及國務委員王勇今年5月份以來先后密集來葛洲壩集團調研,對于葛洲壩集團的公司治理水平和經營管理成果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贊揚。并坦承,盡管我們聽到的是贊譽、看到的是輝煌。但實際上,如果有了更好的體制機制,經營成效還會再翻一番。
葛洲壩集團公司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僅僅靠組織董監事培訓是不夠的,還和體制機制以及組織結構的調整有關。三級企業的治理問題很復雜,不能完全照搬二級企業的治理辦法,應該是“一點一策”。很擔心二級企業派出去的董監事水平不夠。三級企業應盡量簡單。
有些三級企業是車間和工廠類型,不會有太多的決策選擇和監督的事情。不一定要建立那么完善的公司治理體系;有些是我們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可以視為全資的,可以不派董監事;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完全控制的企業,公司治理盡量簡單化、程序化、表格化。
要糾正兩個不正確的認識:一是一說混合所有制,不一定就要聯系到職業經理人;二是混了以后,不一定小股東就當總經理,不一定非要小股東的人負責經營管理。股東的利益在董事會中討論,經營層是對董事會、對所有股東負責的,不是對某一個股東負責的。
所以,今后集團子公司的高管層都應該學習公司治理知識,只不過內容要更有針對性,學習時間也可以適當縮短。
已經在第四監事會主席崗位上工作了一段時間的南平學員匯報的題目是“關于集團董監事制度創新的思考”。他思考的問題是葛洲壩集團的實踐“為什么是創新?”總結為“有理論、有實踐、有制度、有成果、有價值”。
凱總在點評時指出:我們當初在實行專職董監事制度的時候,其實是壓力很大的,因為沒有上級的指示和要求。好在是我們運氣不錯,執行了兩、三年之后,得到了上級的認可。任何改革措施,都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開班典禮
現在國企央企出問題的不少,根本問題是要繼續推進國企改革,央企國企搞不好,就要受到輿論的非議。但是現在一講改革就是混改,這也不對,因為混改解決不了國企的問題。比如最近一些民營企業問題的爆發,說明了傳統的家族式企業離開了有效的公司治理也不可靠,內部人腐敗起來一發不可收拾。
凱總再次強調,股東層面的事情在董事會股東會上談,經營層談經營層面的事情。經營層不代表任何股東方的利益,就是在董事會領導下工作。管理層持股和激勵機制還在討論之中,現在鼓勵創新,但是一創新就會突破原有的條條框框,就有違規的風險。
所以說現在還沒有完全建立好保護大家創新積極性的機制。另外,現在經理人市場不健全,也沒有第三方經理人評價。改革到了深水區,有些問題就不是我們一個企業能解決的了。
二公司企管部部長梁勇軍學員匯報的題目是“如何進一步提高集團子企業治理體系的運行質量和效率”,提出了“加強觀念更新、加強制度執行、加強有效溝通、加強考核評價”的建議。
凱總點評時明確指出:現在關于公司治理低效的意見主要來自一家二級子公司。高效和低效如何評價?要辨證地看待。當決策有可能違規和有風險時,就要慢、就要謹慎,就需要“低效”。
現在還有人反映,說一線的項目經理沒有積極性,是因為沒有采購權。我反對這個說法,在某種程度上看,要采購權就是要腐敗權。企業對于積極要權的干部尤其要關注。在有些問題上,堅持原則是必要的。要研究創新、形成案例。
關于專職董監事的考核,機關工委直接考核,董監事部也有考核。我認為考核不要過度,有個基本評價就行。我建議抓重點項目,抽查質量問題,對質量問題應該管?,F在專職董監事在子公司董事會中的數量是三位,子公司有四位,結構是4:3。隨著專職董監事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作用的充分發揮,今后人員結構可以改為5:2,后面這個2的權重要加大。我們實行的這個制度是有生命力的,要結合實際與時俱進。
參觀啟迪桑德
再強調一次,關于“低效”的問題,不僅僅是溝通的問題,還有觀念的問題,有些人觀念不轉變、教條、人云亦云。這說明現在到了好好總結、提煉文化、廣為宣傳的時候了。
限于篇幅和讀者的閱讀耐心,更多精彩內容,下期再見。